大豆抗营养因子与饲料安全的关系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同力兴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技术服务 >> 饲料营养 >> 正文

    抗营养因子(antinutrional factor,ANF)普遍存在于植物界,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可以保护植物、植株及其种子免受霉菌、细菌、病毒、昆虫和鸟类的侵害。大豆及其副产品是世界上最常用的食品和饲料原料,但是其含有抗营养因子严重的影响了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大豆中就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如果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超过了禽畜的耐受范围,就会对禽畜的生产性能和健康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大豆抗营养因子根据耐热性分为热稳定性抗营养因子和热不稳定性抗营养因子。其中热不稳定性抗营养因子包括抗胰蛋白酶、植物红细胞凝集素、致甲状腺肿素、抗维生素因子、脲酶等;热稳定性抗营养因子包括大豆抗原蛋白、植酸、胀气因子、单宁等。

    大豆蛋白质含量高和氨基酸平衡性好成为人和动物优秀的植物性蛋白质源。伴随着各国畜牧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大豆及其加工制品已在世界饲料原料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我国,由于近年来市场需求的迅猛增加,昔日的大豆主产国已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2005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了2659万t。遗憾的是,大豆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包括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红细胞凝集素、抗原蛋白、抗维生素因子、单宁、皂甙、脲酶、硫葡萄糖甙和生物碱等。这些抗营养因子通过干扰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破坏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引起动物不良的生理反应等多种方式危害动物尤其是幼龄动物的生长和健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豆及大豆制品在动物中的利用。因此如何在当前蛋白质资源极为紧缺的形势下加大对大豆抗营养因子的研究力度、深度和广度,以及在实际生产中降低大豆抗营养因子的负面影响、提高大豆及大豆制品的利用效率是摆在我们畜牧业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自从发现大豆中存在抗营养因子以来,人们就一直试图通过营养学、微生物学、组织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研究方法解释引起大豆在动物体内抗营养作用的可能方式和机理。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些大豆抗营养因子的部分机理先后被揭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展昕  阅读数:
热门技术文章:
普通技术服务移液管的使用方法
普通技术服务德宝群兴技术专家名录
普通技术服务微量元素锌的作用
普通技术服务动物营养学家李德发教授
普通技术服务微量元素铜的作用
普通技术服务猪高热病专题——症状
普通技术服务微量元素硒的作用
普通技术服务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
最新技术图片:

玉米喂猪七注意

猪的饲喂与营养方面之经验谈

寒潮暴雪天气生猪饲养管理技术
(C)版权所有:北京同力兴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